很淳很天真
▼
在古人眼中,洗澡是一件很神秘严肃的事情,一旦洗澡必更新衣,连频次都有规定。我们现在常说的“接风洗尘”,就是客人抵达后须先沐浴再接受款待的风俗。
中国人早期的道德观念中,是非常反对鸳鸯浴的。《礼记·内则》指出,男女“不敢共湢浴”,就是因为古人觉得,男女一起洗澡,会带坏社会风气、沾染晦气、不利养生。
不过老百姓生活艰苦,可顾不上那么多讲究。天气热起来,管你是男是女,都往河里跳。
《四季仕女图》- 明·仇英
《尚书大传》中记载“吴越之俗,男女同川而浴”,说的就是先秦时期,江浙男女夏天在同一河里洗澡的习俗。
同样的风俗也出现在粤西。清代吴震川撰写的《岭南杂记》中提到,“自肇(庆)至梧(州),路届粤西,即有蛮夷之习。妇人四月即入水浴,至九月方止,不避舟客,男女时亦相杂。古所谓男女同浴于川也。”
从农历4月洗到9月,有船只来往都不避讳,看这天气把大家都热成啥样了!
洗澡归洗澡,大家基本的尊重还是要有。当时大家的共识是“浴时或触其私不忌,惟触其乳则怒”,不小心碰到别处就算了,万一碰到胸部,可是要跟你拼命的。
《步步惊心:丽》
而在少数民族地区,男女共浴更多地是一种驱病祈福活动。
沿袭母系氏族的摩梭村寨,认为泡温泉能洗去病痛。他们喜欢在秋收之后,带上酒、鸡蛋、粑粑等吃食,拉家带口地在温泉边燃篝火、支帐篷,俨然是丰收季的大Party。不过到上世纪90年代,现代化浴池建起来以后,就不再出现男女共浴的现象了。
而在西藏,至今仍保留着群体沐浴活动。人们相信,弃山星于每年藏历7月6日到12日所照射到的拉萨河,会变成可治愈百病的药水。到了沐浴节,人们白天洗衣服被褥,晚上沐浴嬉戏,可以说是约定俗成的家庭卫生大动员了。
西藏沐浴节 - 中新网
东西交界土耳其
靠沐浴来相亲
▼
有些地方,把洗浴这事儿玩成了一种文化。其中,日本浴、土耳其浴、芬兰浴、俄罗斯浴更是被称为“世界四大浴种”。今儿个路sir就来跟大家聊聊这里面的“Hamam”(土耳其浴)。
flickr.com
最近热播的《锵锵行天下》中提到一个不可考的传说:苏丹(即国君)会以盥洗场所(比如洗手池)作为礼物送给心仪的女子。而独得专宠的皇后许蕾姆,更是得到了一所浴场。
更有传言,土耳其人的一生有一半时间都花在浴场,可见沐浴在土耳其人心目中的地位。
在土耳其人眼中,浴池是圣洁之地,清洗身体时不该有任何邪念。所以即便是异性服务员为顾客搓澡,也是再正常不过的。
而除了清洁之用,浴场还是另一种社交场所。人们会带着装满羊肉串、酸奶、榛子等的食品盒去,用于沐浴后恢复体力,妇女还会借此机会切磋厨艺。而沐浴时的人们,也常常聊天畅谈,兴起时还会放声歌唱。
瞧这载歌载舞的欢乐劲儿 - ayasofyahamami.com
除此之外,人们还喜欢到浴场相亲。
在自由恋爱还未盛行的年代,一个家庭要为儿子娶亲,必须要在媒人的陪同下让准婆婆和准儿媳一同沐浴。
除了长相和身材,准婆婆还会重点考察准儿媳的盆骨大小、有无狐臭等问题。一是看生育条件,二则是出于迷信的观念。人们认为有狐臭的女子是遭到了真主的惩罚,非常不吉利。
不过,土耳其人以奶酪和肉食为主,有体味也不奇怪。与其说是迷信,路sir更相信这只不过是拒绝的借口。
到如今,以大理石桑拿、泡泡搓澡为特色的土耳其浴,已然发展成游客必选的体验项目。
travelatelier.com
古罗马鸳鸯浴
洗得国破家亡
▼
看完正经的,我们来看不正经的。古罗马浴场(Roman thermae),可是举世闻名的淫乱场所。
最早,古罗马人也认为沐浴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,既能清洁肉体,又能拯救灵魂。他们和中国人一样,会为到访的客人准备好热水浴来接待。
受经济条件限制,人们多去公共浴场沐浴,一边洗澡一边和旁人高谈阔论,交换对城邦事务的见解。
按现在的话说,当时的澡堂子,就是大V们的议会厅啊!
pinterest.com
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很多,面积也不小。当时的卡拉卡拉大浴场,占地足足有13公顷,同时可供2000人入浴,想想都觉得叹为观止。
罗马帝政初期,人们还是很抵制男女共浴的,且只能白昼入浴。但到末期就乱了套,浴场开放不限性别时间,逐渐堕落为淫乱之地。妓女入场与男客调情,已有配偶的人也在此大玩“换妻”。
这种荒淫无度的现象,在上层社会尤为泛滥。
《The Grand Bath at Bursa》- Jean-Léon Gérôme
不过很快,纵欲过度的古罗马人就遭到了惩罚。
当时的管道都由铅制成,在长期浸泡下极易腐蚀生锈。融入水中的铅元素,可经呼吸、皮肤进入人体,造成神经、消化、内分泌等的损坏,严重情况下还可能致癌。
因此,当时贵族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,还很难生育。即便怀孕了,胎儿也可能因铅中毒而畸形甚至死亡,导致人口骤降。古罗马的国力,以断崖之势迅速下坠。
log3.2chb.com
古罗马的覆灭,让许多欧洲国家心有戚戚。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,非把人家亡国的锅扣在洗澡这事头上,认为洗澡就是堕落的根源,许多人甚至终生不洗。为了掩盖身上的臭味,还发明了香粉香水等一系列香氛产品。
不过,认为不洗澡就能断绝病痛,实在是图样图森破。听说过中世纪的黑死病么?除了气候原因以外,剩下的都是不讲究卫生的欧洲人自个儿挖的坑了。
洗澡之所以引人遐想,正是因为洗澡的人要褪去所有衣物,在氤氲的水汽中清去污垢。
但有时,正是因为太过赤条条,反而会令人恐惧。
在杨绛先生的作品《洗澡》中,一群遇上了“三反运动”的知识分子,不得不接受扒皮削肉的改造,也就是“洗澡”。
本是十分惬意的“洗澡”,为何变成了那个年代最折磨人的活动?
点击下图进入小程序,听听主播的叙述,也许就能明白那个年代的可怖之处。
▼
撰文|Hedwig
编辑|阿柒
封面|《武媚娘传奇》
-
看文章
是哪个蠢蠢欲动的小兄弟
还没给路sir点赞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